鳳凰網科技訊(作者/賈楠) 12月30日消息,華為手表近日被曝出其可以為火腿腸、紙巾、玩偶等測量血氧水平,并引起廣泛關注。事件發酵后,也有網友分享出自己可以測量出布洛芬顆粒的血氧與心率的結果。
據了解,對于消費者購買的多數穿戴設備來說,檢測血氧的原理是根據皮膚血管中血紅蛋白對紅光、紅外光的吸收量,通過算法間接計算出血氧值。
這過程中如果遇到了與人體有相似吸收條件的物體時,便會出現網絡視頻中通過智能手表測量火腿腸、香蕉等物體時得到測試結果的情況,但這并不一定代表其在正確使用時存在測試結果準確性問題。
此前,也曾有包括智能手表、手環等不同品牌可穿戴設備被曝出可以測量衛生紙心率的問題,其根本原因也與此次華為手表事件類似。
穿戴設備上常見的心率監測多數是通過LED等與光線接收器配合實現的。通過對心臟搏動不同階段時血管顏色的變化監測來測試心率,但由于現實生活中光線變化大,這種方法很難判斷被檢測物體是否為人體,因此在測試衛生紙時也會得到答案。
也有網友指出,通過采集生物電進行測試得到的心率或ECG結果會更為準確,這也是在近期推出的部分智能健康檢測產品中能看到金屬電極的加入的原因。
近期大家對身體健康十分關注,鳳凰網科技也提醒大家在進行健康監測時一定正確使用測試設備,在檢測結果存在異常時及時就醫問診,避免出現更嚴重的問題。